济南景观设计与空间认识
一、景观 构成中的场所与活动在景观设计构成中,分隔与组合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使构成景观的各种空间元素彼此连接,协调一致。在多种多样景观设计分隔中,常用的障景手法就是把人的可视空间与不可视空间联系起来,通常采用植物、雕塑、喷泉等群落,用隔障把大空间隔成诸多小空间,经过分割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新的景观,这些都有助于将景观空间设计的各种尺度紧密地嵌合。在景观设计构成中,规划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景观成为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较大的、富有活力的、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人群聚集的场所。 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应当是重视功能,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理性设计。景观设计以形态构成、色彩构成、光影构成等原理和方法表情达意。如今,休闲越来越成为广场的重要功能,景观设计也已演化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综合文化现象。场所是指有人活动的空间加时间的有限部分,而空间能增加可变的时间因素。心理学上认为活动是有明确目的,并具有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或者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总和。在景观设计构成中,人的各种活动首当其冲地成为景观场所构成的主要内容。 二、景观设计构成的空间中心化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 空间是一种被限定的三维环境,是一个内空体,它是一个可以被感知的场所。人们在空间的不断转换与自然的不断接触、碰撞中,渐渐感悟到这是一种特有的审美观。在景观空间构成中,任何活动都必定会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种活动就会有多个围绕中心。空间中心化,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并可以提供中心化空间设计构成的安全感。空间中心化实际上是指景观构成中与人的活动相适应,从无中心向有中心发展,从多中心向单一中心汇集的转换过程。景观构成需要空间中心化,可以说它是艺术处理的“章法”之一。由于人与空间环境建立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因此变成了一个“属于人的环境”。在景观设计中,中心化、多层次的空间处理比层次少的空间中心化更具有突出的“地位感”。人们能自由地漫游在各个景观空间里,欣赏景观构成中的音乐喷泉、雕塑、壁画、植物,进而转入内部去体会空间的无限魅力。此时人与景因共同语言而溶于一体,由一种物质形态升华为另一种精神境界,而这些也正是景观构成艺术所要表达的最高境界和艺术魅力。景观设计空间其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景观构成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元素符号,可以加强环境景观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景观构成空间的感染力,以亚洲最大的休闲广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这座中国惟一的唐文化广场,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如同城市的会客厅、大戏台,它以著名的古建筑大雁塔为主轴,分为若干个空间中心化场所。其中,中央主景水道区为广场中轴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雕塑园林区、唐风商业建筑步行街区,以及南北分置的大唐列柱、万佛灯塔区、丝路风情浮雕区等。这些区域之所以能够产生空间中心化感觉,首先是有了人在其间的休闲参与活动,为公共空间增添了精神内涵;其次是有了灯光园林区、建筑景区等作衬托,使这些小空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小的中心化区域景观构成中,当只有灯光与人时就形成了环境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的边界就变为模糊的,而在它旁边增加一个园林,由于灯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投影边界就会使这个场所的边界勾画得更大一些,中心空间也因为增加了园林而强化。而广场主景高科技现代音乐落幕喷泉显然又是一个更大的主题中心空间,再加入人的围合,中心化的空间视觉感就非常强烈。而景观构成中的虚形态首先又会涉及到场所与活动,没有空间场所,人就不能活动;无人活动的场所,也就无所谓视觉形态。所以,景观中场所的虚形态构成只有当它可行、可望、可游时,才具有实际意义和美学价值。 三、景观设计构成的虚拟空间景观构成中的空间场所可以是围合式,也可以是开敞式。 介于围合与开敞之间的空间称为虚拟围合空间。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园林区中,树的投影掩映使人感觉到似乎有了空间场所界限,而大型音乐喷泉落幕又虚拟出一个表演空间,不仅净化了环境,也增添了空间环境的美感和虚空层次。在景观设计构成中,虚拟效果的形成可以采用建立基面,以区别重点景观与周围景物和形成空幕。虚拟围合需要使人感觉到似乎有一层“幕”把活动场所包围起来。如广场入口处的大唐文化列柱,其实这列柱门就起到了使人感到似乎有一道“幕”分隔广场主景内外的作用。这个“幕”是虚空的,所以又可以称它为空幕。当人们穿过门柱之间的空幕,就感觉进入了门内的空间场所。在景观空间构成中无论虚与实,空间都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呈现不同的意境美。总之,只有使景观园林绿化与文物古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有意识地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编辑:缔造者园林]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