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的要素
园林设计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水、石、地形、植物等,设计师充分利用这此要素的各自特性与其存在的不同方式,营造影响我们审美的不同视觉氛围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成了各自的景观特色,自然要素所构成园林景观的自然氛围是现代人的理想景观环境。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部分,常常展小出城市特有的肌理与脉络研究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就是要在共性中寻求不同的个性题材近年来,园林建设中涌现出大批园林科品,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景观趋同性与过多的装饰内容,使得城市各自的园林特色与风格不断地减弱,在不同的城市中,常常可以看到相似的景观内容这种“千城一面”的园林景观,让我们深感担忧 目前国内园林景观作品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态势,尤论是国外设计师的精品,还是国内设计师的杰作;无论是国内设计师的科品趋西化,还是国外设计师在国内的作品趋中化,设计手法与风格呈现出多种类型最后能为人家认同的,也能充分体现人们现代审美趋向的,多是体现自然要素特征的设计作品。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表现特征有着许多的共同性。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在不同的景观内涵中。设计师把它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轻或重,形成各种有序或者无序的园林景观类型,创作出属于不同时代的园林精品。 文化要素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化和优势,这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多彩化而不是单一化,这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在城市中更具光彩而不是趋于萎靡甚至消失。文化要素在城市景观中的表现有别于其他要素,并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 “传统”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特有的文化内容,吸引外来折投资和旅游,从而成为提升本土“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运用地方的“文化遗产”建构出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展示城市景观特色的最佳途径。 文化要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化遗产是体现人类创造力,表现不同民族和不同族群的独特生活方式、社会变迁以及有助于人类自身反省的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源。而在景观设计的规划实践中,对设计元素的选择及对文化要素的利用,与其说是出于视觉上的考虑,不如说成是一种文化上的判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当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要素以配合与突显本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同时以视觉图象激活人们心中的模糊的印象和记忆,使一些似曾相识的人类智能或历史痕迹,透过视觉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显现,使得文化要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透过怀旧意识的再创造,而人们之间的距离彼此拉近,并与今日的生活相互结合,从而构建出新的文化氛围。 景观要素 园林景观是人们欣赏各类园林的主题内容。人们对园林景观的欣赏总是从它的文化内涵、时代风貌、视觉效果等方面来品评。一般在人的视觉空间中,接触更多的是园林景观不同的个体内容。这些内容构成园林空间景观的要素,成为突出的视觉感受因子。无论是在自然美、艺术美,还是意境美的表现中,景观要素的不同组合所创造出的美学特征常常是“写景以情,寓景以情”。在相对近距离的观赏环境中,水、石、植物、小品、地形等景观要素的不同组合触动着观者的情感脉络,能够最直接地把景观的概念展示出来。这也引发了设计师接触借助景观的不同要素来设计不同的宜人的景观空间,在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仿效自然的景观创作中,体会景观要素的写景魅力。 园林空间的景观要素在不同的景观构成中表现出各自的景观内涵,所产生的不同韵律空间构成园林创作的主题和特色。对景观要素的认知是形成优秀园林作品的关键。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不同的景观内涵都应在对景观要素的品味、体会、触摸、聆听甚至在思索中去感受(图3.0-3)。人们对景观要素的感悟,更多的是在视觉感受良好空间中产生的。可以说,这是观者在读这些景观要素的存在特性。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下,这些构成要素都是统一的。它们最大的共性是在视觉的感受中赋予其人性化与自然化的魅力,在同观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中强调景观相融相生的内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家多以景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话也。”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这样的论述也恰恰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情景交融的最佳意境(图3.0-4 ) o 园林空间中的景观要素以自然性、文化性、地域性、视觉性等体现出自身的空间性格。这些要素包括水、石、植物、小品、地形等,它们既相互统一,又各具特色。 3.1水景要素 作为最具柔性魅力的景观要素水是中西方园林景观创作中最具性格变化的。东方的园林景观创作突出“理水”,强调再现自然界中水的脉络,常以泉、瀑、溪、涧、渊、潭、河、湖等来体现水景要素的创作理念(图3.1-)在日本园林中,水有时被抽象化.形成“枯水”的题材,但还是体现自然界中水的形态。西方的园林景观创作是把水加以机械化的处理,体现“戏水”的思想,以不同形式的叠水、喷泉展示出水的景观效果。由于水具有可塑性,它所表现出的形态也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图3.1-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中国人的山水观,然而对水的理解,对水的钟情,是不分民族与地域的。对水景的不同处理手法,体现出不司的园林创作主题。现代园林中水景的设计,应在自然题材中多寻找一些“读水与写水”的体会。环境个性的创造要“适水为作”,不宜夸张,更不宜简单模仿,应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因地置水,寻求风格的变化(图3.1-3)0 3.2石景要素 冯钟平在《谐趣园与寄畅园》中谈道:“中国的山水画讲究要有气势,切忌平板。要有气势, 不平淡,就要有轻与重、虚与实、动与静的对比。山石是重的、静的;水、云、雾是轻的、动的。山用浓墨,水则留白。 造园也是同理,把山与水恰当地结合起来,使山有一种奔走的气势.使水有蔓延流动的神态,则水的轻、虚更能衬托出山石之坚实、凝重;水之动见山之静,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这样的论述充分体现出东方园林筑山理水的思想,对石的理解与使用也是相互统一的(图3.2-1 )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石常常与水为伴,又独立成景。这祥的范例在苏州园林与杭州园林中比比皆是,但苏杭对石景的应用又各有特点,岭南园林在石景上的应用也是颇具特色的。日本园林更把石的概念加以抽象,体现出山与岛的特定含义。西方园林对石的应用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如英国的“巨石阵”就给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在现代园林创作中,更多的是把东西方对石的理解与感受加以综合处理,依据景观创作中的不同主题,强调同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与呼应,或主或次,以形成意趣横生的效果。石景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其文化依托性、区域依托性还是非常突出的(图3.2-2 )。 3 .3植物景观要素 在人们追求生态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主要角色是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也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要求。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的植物布局应该是指导植物景观布局的永恒原则。不论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要求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带等不同种植手法也往往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要求而改变(图3.3-1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的配置强化特定的意境,这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中都有不同的体现。西方园林在造园理念上经历了台地园、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的演化过程其植物景观的处理也是在规则式与自然式的交替中形成不同时期的风格。在现代园林中,人们追求与提倡生态植物景观布局,但在园林景观空间中.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感受更多的是追求对自然主题的模仿,在城市中形成更多的林带,突出团、块的植物群体布局,突出植物间色彩与季相的变化(图3.3-2 )。我国在植物景观的塑造上经历了“大草坪”时期, 现今许多城市又在研究乔、灌、草的种植比例。对植物栽植的研究是一个泳久的课题,但要大力提倡宜树则树,宜草则草。植物景观的布局不宜僵化,应体现自然这一永恒的主题(图3.3-3 )。 3.4小品景观要素 小品在园林景观中好似跳动的音符。它更集中地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材质、结构、造型与色彩的有机结合,形成园林景观要素中最为清晰的景观语言。小品的使用要突出少而精的特点。天津在20世纪80年代“三小”园林中,小品成为主要的景观特色,这是极具地方性的。在那个时期,天津市的土壤结构和人群的审美等诸多因素影蜿着对园林景观的全面衡量。因此,小品成为20世纪80年代天津园林景观的一个特色。在当今人们追求自然主题的时候,小品的布置必须依据城市环境的需要、景观的需要合理安排,并且更重要的是赋予小品更为清晰的景观提要,体现出小品的景观特性。优秀的景观小品不仅是园林创作中的景观标示,而且也是该区域的文化载体。小品还常常与雕塑景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水景等其他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它既是人群停留空间中的构筑物,又常常表现出具有雕塑感的性格。景观小品宜精不宜滥,否则将大大地减弱其他景观因素的视觉效果。小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力也非常之强,但必须真正在园放创作中成为点睛之笔,把园林景观装点得更具特色。 3.5地形景观要素 地形是作为分割空间的柔性要素而存在的。它不同于硬质景观围合形成的景观内容。园林景观的地形处理形成了规则式地形空间、自然式地形空间、混合式地形空间等构成内容。东西方园林对地形的使用也表现出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传统园林、意大利的台地园、英国的自然式园林在地形的处理上都有着各自非常突出的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空间性格。地形不仅限定空间的范围,而且影响着空间的氛围(图3.5-1)。 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崎岖的地形极易在一个空间中造成兴奋的感受。在现代园林景观布局中,地形的布局作为园林作品的空间骨架.是用来分割空间的最具特色的要素(图3.5-2)。在人们追求自然化创作题材的时候,自然式的地形空间占据的比例要相对大一些。但地形极具亲和性,一些规则式的地形空间在与自然式地形空间的交融中,也常常形成极具空间性格的景观环境。这样的混合式地形空间是随着创作主题与景观分区的不同而构成各自表现形式的。 当今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创作中,人们不断地追求自然化的题材,有人称之为“第二自然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水景、石景、植物景观、小品景观、地形景观诸要素更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景区划分、景观构成中,它们展示出各自的景观特性。美国园林界归纳的“奥姆斯特德原则”如下: ①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 ②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③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 ④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稠密的种植带中: ⑤道路应呈流畅的曲线,所有道路均成环状布置; ⑥全园以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编辑:缔造者园林] [返回顶部] |